加载中...
《格言联璧》是金缨所编的一部格言书,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剩其说理之切、举事之赅、择辞之精、成篇之简,皆冠绝古今,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格言联璧》曾被其跋者称为“本世事为学问”。意思是说此书是从社会生活的实践入手,从人情世故中探索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格言联璧》的这一特色,对于人们入世、出世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实用性很强。语言准确朴实,含义明晰深沉,极少用典,可称为雅俗共赏的醒世恒言,令人回味无穷。
《济公全传》是清代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济公游走天下,遇到种种不平之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以“飞来峰”、“斗蟋蟀”、“八魔炼济颠”等故事较为著名。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久佚。今本为三国魏王肃伪作,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三侠五义》作者(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由于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一般“三侠”是指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五义”是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五鼠弟兄。
《狄公案》是由清晚期一不知名作者不题撰人所著的公案小说,共六十四回,主要写的是唐朝名相狄仁杰在被贬为县令之后,因查案有功,被阎立本推荐之后与武三思等人斗争最后使庐陵王复位的故事。
《二刻拍案惊奇》为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二刻拍案惊奇》与作者前著《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该书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二刻拍案惊奇》主要特色是将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一方面,把简单的素材作艺术加工,另一方面,抓住小说的娱乐性,用奇异巧妙的情节,令读者产生了拍案叫绝。“二拍”中情节曲折离奇,充满巧合的作品不少。人物刻画上,《二刻惊奇拍案》除了有传统的人物形象如帝王将相,王孙小姐或义士侠客外,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大批商人,作者用肯定和歌颂的态度去写这一批以前被人看不起的人物,而且写得栩栩如生,有声有色,成为该书内容上显著的一个特点。此外,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历来评价甚高。
《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异,有记录奇异事件的意思),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汉族文学理论专著。中国第一部汉族美学和文学理论巨著,也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醒世恒言》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代白话短篇笔记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初刻拍案惊奇》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凌濛初编著。它同作者稍后刊行的《二刻拍案惊奇》一起,合称“二拍”,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之一。通常亦与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并称,称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初刻拍案惊奇》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奇书,共有短篇小说40篇,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历来评价甚高。
《20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作者吴趼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闻的遭遇和见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东周列国志》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
《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爱情小说。《镜花缘》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著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鲁迅、胡适、张天翼等现代文学家都对《儒林外史》有独到的体会和研究,致使这部作品在现代文坛备受瞩目,影响到现代小说的创作。《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儒林外史》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警世通言》与作者稍前完成的《喻世明言》、以及稍后完成的《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上古神话演义》这本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共工触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追日、蚩尤之战等传说......这部书,演说上古史的神话,原想专说夏禹王治水一段故事。但是既然叫史,必定有一个来源,要说明这个来源,不能不从开天辟地说起。天何以要开, 地何地要辟呢?原来我们所住的地球,亦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生有死。不过地球 的死,不必一定是地球整体的毁坏,只要是住在地球上的生物统统死了,那便是 地球死了。这样大一个地球,哪个能够弄它死?当然是阴神一派的魔力。
清末刘鹗创作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老残游记》的艺术品位甚高,留下蜕旧变新的明显印记。首先是叙事模式的转变,由说书人叙事转为作家叙事。小说具有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作家的创作个性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弘扬。小说视角也由传统的全知叙事转为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其次是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
《官场现形记》,晚清谴责小说,署“南亭亭长著”,南亭亭长即李伯元。《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五编60回,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小说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下至佐杂小吏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则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作品有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触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1998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排列前10名。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小说,《官场现形记》被列为排行榜第一名。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喻世明言》,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明末冯梦龙纂辑。部分为宋元话本旧作,也有明人拟作。文字可能经过纂修者的加工。题材多来自民间,也有根据历史小说和前人小说改编改写的。《喻世明言》,同作者稍后刊行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哲理故事》用一则则生动的故事来阐释一条条人生的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乐于接受。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大道理打开智慧门。